人才培养

人才培养

当前位置: 首页 > 人才培养

人才培养


 

实验室固定成员64人,流动人员19人,其中正高职称28人,副高14人,中级14人,拥有博士学位率100%,中青年为主,平均年龄40岁。

实验室成员中,包括Elsevier “中国高被引学者”,全球顶尖前1万科学家,英国皇家学会“TOP 1%高被引中国作者” ,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名,国务院特贴2人,八桂学者1名,广西特聘专家1名,广西百人计划专家1名,广西卓越学者1名;成员还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广西五一劳动奖章、宝钢优秀教师奖、自治区优秀教师奖等。

广西大学为加强重点实验室建设,重点实验室通过媒体等平台,吸纳海内外优秀人才,部分成员信息如下:

(1)江俊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不对称催化与先导化合物的合成及药用活性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广西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共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在J. Am. Chem. Soc., Angew. Chem. Int. Ed., Chem. Sci., Org. Lett., Chem. Commun., Org. Chem. Front., Green Syn. & Catal., Eur. J. Med. Chem.等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25篇,其中中国科学院一区论文10篇,Nature Index收录期刊论文7篇。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4件。

(2)杨皓副教授,主要从事原位拉曼光谱及电化学能源材料领域的研究,特别在表面等离子体共振增强的光电热协同催化方向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迄今共发表SCI收录论文 50 篇,以第一/通讯作者在Adv. Energy Mater.、J. Am. Chem. Soc.、Angew. Chem. Int. Ed.、Energy Environ. Sci.、Energy Storage Mater.等期刊发表论文 19 篇,其中影响因子>10论文 7 篇、中国科学院一区论文 9 篇,ESI高被引论文 2 篇。论文Web of Science他引2500余次,单篇最高引用150次,H因子25。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 1 件。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特别资助,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一等资助),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的研究工作。

(3)唐永和助理教授,主要从事光功能材料及其性质的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项、广西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项。近5年,在Nature Protocols, Chemical Society Reviews,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 Analytical Chemistry,Sensors and Actuators B: Chemical, Chemical Communications等高水平SCI期刊上发表论文近20篇,其中第一作者9篇。

(4)陈培灿助理教授,主要从事基于MOFs纳米材料的研究及发光材料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项(在研)。目前累计发表SCI论文20余篇。给本科生主讲《无机化学》,给研究生讲《现代化学进展》课程。

(5)何会兵博士,主要从事于电化学储能与催化的研究,特别在新能源材料的结构设计、储能催化机制以及构效关系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工作。近5年来,共发表SCI收录论文15篇,以第一/通讯作者在Energy Storage Mater., J. Mater. Chem. A, Chem. Commun., Nano Res. 等期刊发表论文10篇,其中影响因子>10论文3篇、中国科学院一区论文4篇、ESI高被引论文1篇。论文Web of Science他引262次,单篇最高引用81次,H因子8。受邀撰写英文专著章节1章,申请国家发明专利5件。先后主持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博世科研究院横向等项目的研究工作。

截至2021年,共有17名访问学者来实验室交流学习。实验室共培养博士后6人,其中4人出站。培养的学生中有 4 位获得广西大学校级优秀毕业论文奖,有15位被评为广西大学优秀毕业生。共345名研究生参与科研课题,共138名本科生参与科研课题。